返回

休言女子非英物—大漢馮夫人傳 第一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和親人未還

-

解憂曲

胡笳漢月,公主琵琶,隴頭鬥風暗沙。

紅顏出塞,皓首榮歸,功績何須人誇。

伊犁河畔,胡域渦旋,烏漢自成一家。

五十餘載,名撼青史,母德譽滿天下。

大漠黃沙,四朝三嫁,蕭蕭兩鬢生華。

夢縈故裡,桑梓之地,寒梅可曾著花?

君王社稷,自有天道,焉何累及嬌娃?

垂垂老矣,功成身退,來世不入漢家。

馮嫽歌

英豪莫問出身,侍兒長纓綸巾。

娥眉尚能持節,千古獨馮夫人。

第一章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和親人未還

秦時明月尚在曆史的邊際久久徘徊,漢時的邊塞已狼煙四起。正所謂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自打劉邦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市井無賴一路升級打怪建立了大漢帝國,匈奴一直是漢王朝的心腹大患,經曆了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到武帝劉徹時期,大漢王朝繁榮富庶,國力日盛,兵強馬壯,不甘繼續遭受匈奴侵擾。而此時與匈奴毗鄰的烏孫國已在國主獵驕靡的統治之下成為西域強國之一,為了能夠儘量避免損兵折將的投入、為大漢王朝攫取最大的利益,老辣精明的武帝派遣宗室女劉細君入烏孫和親。說起這位細君公主的生父,便是曆史上黃的都需要打馬賽克的那位仁兄劉建,這是一個生性荒淫無道,整日不眠不休、廢寢忘食也總想搞事情的奇葩,他讓驢子和馬雜交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物種-騾子,也算是為了現代生物學做了一丁點功績吧!對於犯錯的姬妾,常常令她們裸身暴曬,要麼眼睜睜看著她們在烈日下活活曬死,要麼就足足一個月纔給她們衣服穿。他還令宮女與牲畜雜交,並且自己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此外,他不僅和自己父親的愛妾眉來眼去、有不正當的關係,而且還公然白日宣淫、姦汙自己的親妹妹。也是冇誰了,由此可見,這位仁兄委實也是一位心理變態的主兒。如果說一開始他隻是在自己的封地胡鬨、禍害禍害自家的人,皇帝尚能夠看在出自同宗一脈的份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麼後來他的過度膨脹便徹底將自己親手送上了滅亡之路。本來作為皇室宗親,不作不鬨一輩子享不儘的榮華富貴,但他玩什麼不好,偏偏要學彆人玩造反,被告發後劉建倒也算得上敢作敢當,一把劍悄悄抹了脖子,不知道這位仁兄來到另一個世界之後,高祖劉邦看到自己的後世出瞭如此不肖子孫又會做何感想?劉建心一橫腳一跺眼一睜一閉,人冇了,一了百了了,但他的親人們作為亂臣賊子家眷可就冇有那麼幸運了,妻妾皆被棄市,大概率會從昔日高高在上、金尊玉貴的王妃娘娘頃刻間淪為三天餓九頓的醃臢乞婆,或為了一口熱湯熱飯墮入青樓楚館。

卻說此時正處於武帝時期,劉徹在其姑母兼嶽母竇太主劉嫖的輔立之下,一路過關斬將,鬥倒了自己的幾個兄弟,坐上了至高無上的寶座。經過呂後臨朝、文景之治數代的積累之後,大漢朝國力也日漸強盛,百姓安居樂業,唯有北方的匈奴依然是橫亙在大漢朝權利中心的心腹之患,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再也無法像先輩帝王那般,以送嫁公主和親、陪嫁大量奇珍異寶的屈辱方式換得短暫的和平。因而他企圖在自己在位期間徹底擊潰匈奴。而此時與大漢朝及匈奴毗鄰的烏孫國也成為西域強國之一,作為一個精明強乾的君主,漢武帝自然更加明白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因而,他還是打算先以和親的形式爭取到烏孫這個西域盟友,初次和親,漢武帝選定了江都王劉建之女,按輩分是自己的近支侄孫女的劉細君。當初劉建造反失敗後自戕,也許是想博得一個仁慈君主的美名,也許是真的於心不忍、覺得一個嬌柔怯弱的小女孩兒再怎樣也翻不出什麼水花,也許早早就盤算好日後的和親計劃,劉徹並未對這個惹人憐惜的小孫女兒趕儘殺絕。年幼的細君雖保住了一條性命,但從小生活在罪臣之後的陰影中,在這種家庭氛圍之下長大的劉細君養成了悲觀怯懦的性格,溫柔有餘、剛強不足。在成人之後,細君公主出落成遠近聞名的大美人兒,所以,首次烏孫昆彌獵驕靡求親的時候,漢武帝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這個侄孫女兒。細君公主雖心有不願,但一個罪臣之後,又失去雙親庇佑的可憐孤女,又能翻出什麼浪花?所以,當和親烏孫的旨意下達之後,這位傾國傾城而又多纔多藝的美麗佳人隻得含淚應允,攜大量絲綢、茶葉、書籍等陪嫁品與各色匠人遠赴千裡之遙的烏孫,淒淒慘慘的踏上了這條註定有去無回的和親道路。不知是不是終究對自己這個殘忍的決定有些愧疚,為了能夠讓細君公主在一路上解悶兒,漢武帝特意命能工巧匠為其打造了一種新的樂器--秦琵琶,又名阮,這讓愁苦不堪的細君公主稍稍有了三分喜色。一路上細君公主彈奏著秦琵琶,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她將滿腹幽怨卻又敢怒不敢言的心事彈給凜冽的朔風聽、彈給連綿的戈壁聽、彈給蒼莽的燎原聽、彈給過往的哀鴻聽……浩浩蕩蕩曆時近一年,隨行的人身上也由輕羅薄衫換成了氈帽大氅,碧玉年華的細君公主帶著對愛情與婚姻的嚮往終於平安抵達烏孫,在看到自己的丈夫竟然是一個年近古稀的糟老頭子之後,於是乎便透心涼、心飛揚了,加上獵驕靡畢竟已經風燭殘年,所以,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細君公主心內更加哀傷。膚白似雪、嬌豔如花而又知書達理、溫婉動人的細君公主與一眾粗獷豪放、神經大條的草原女子不同,獵驕靡對這個嬌小柔弱的小夫人也多有垂憐,知她住不慣毛茸茸、臭烘烘的氈帳,便破例為其建造漢朝宮室,倒頗有幾分年少時的武帝若得阿嬌願“金屋貯之”的趕腳。或許,如果獵驕靡是一個風華正茂的英偉男兒的話,憑著這份彆具一格的恩寵與難能可貴的溫柔體貼,細君公主會愛上這位頗有異域風情的暖心丈夫;但是此時獵驕靡已然垂垂老矣,加上語言不同、溝通有礙,本就生性溫柔憂鬱的細君公主更加痛苦不堪,獵驕靡也深感歉意,故一年甚少與公主相聚,很少打擾這位足以做自己孫女兒的右夫人,所以,直到獵驕靡身死、細君公主也依然是個□□成新的小少女。

獵驕靡死後,由於太子早亡、其孫軍須靡繼位為昆彌,細君公主上書祈願歸漢,等來等去等的黃花菜都涼了,卻隻等來武帝要求其“從胡俗,欲與烏孫共滅胡”的旨令,細君公主雖無法忍受,但更無法擺脫朝為繼祖母,暮成長孫婦的既定事實,於是含悲忍痛再披嫁衣。幸運的是,軍須靡一直默默喜歡著這位溫柔善良、多纔多藝的“小祖母”,且二人年齡相當,軍須靡非常寵愛細君公主,得到愛情滋潤的細君公主暫時忘卻了去國懷鄉的痛楚。軍須靡最喜歡聽細君公主如鶯啼燕囀般的彈琴唱曲兒,“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每唱到這裡,細君公主總會眼含秋水默默注視著自己的愛郎,軍須靡雖不能完全理解這首中原古曲的意思,但是,卻能夠讀懂細君公主對自己的萬般柔情。軍須靡也喜歡看細君公主身著漢服輕盈起舞時恍若仙人的模樣兒,比那些熱情奔放、剛強驍勇不輸兒郎的烏孫及匈奴女子不知道要好看多少輩。軍須靡篤定細君公主是崑崙神賜予自己最珍貴的禮物,他也慶幸自己得到了昆彌之位,否則這個神仙般的妙人兒此刻不就該屬於自己的堂弟翁歸了?想到這裡,他的心隱隱作痛。為了表示對細君公主的寵愛,漢武帝劉徹每年都會派遣使者來看望細君公主,並且帶上大量做工精細的帷帳、繡品、絲綢,以及大量的金銀珠寶、奇珍異玩等,細君公主都會十分慷慨的把這些來自大漢朝的珍貴禮物饋贈給烏孫王廷的貴族、夫人、小姐們,這樣看似不經意間的小小善舉也為其收買了人心,烏孫的貴族們越來越喜歡和認可這位來自大漢朝的右夫人,加上細君公主平日裡就不爭不搶、與人為善,因而軍須靡也更加寵愛溫婉善良的細君公主,每日同吃同住,並且兩人很快便有了愛情的結晶——公主少夫。這個可愛的小女兒是軍須靡第一個孩子,所以雖然是個女娃也異常得珍貴,最重要的是,她的出現終於打破了烏孫上上下下多年以來對於身強體壯的軍須靡卻無法生育的惡意揣測、粉碎了那些心懷叵測的不堪流言,所以,軍須靡認為細君公主是崑崙神賜予自己的福星,所以,愛屋及烏對於這個粉雕玉琢的小公主,軍須靡也喜歡的緊,況且,她是自己最寵愛的女人為自己生的孩子!小公主遺傳了母親姣好的容貌,大大的眼睛,長長的睫毛,雪白的皮膚,隻有頭髮像軍須靡,這是一種高貴身份的象征。軍須靡每日散朝之後都會迫不及待的小跑回來見自己的寶貝女兒,當然,還有心愛的細君公主。“細君,謝謝你,在這個無情的帝王家,給我帶來了那麼多的溫情與歡樂,我一定要好好保護你們娘倆,將來待我們的女兒長大成人之後,我們一起給我們的小少夫擇一良婿、然後再一起給她帶一堆小外孫好不好?”,細君公主溫婉的點了點頭。但天妒紅顏,細君公主因體質孱弱兼產後失調溘然長逝,帶著對軍須靡與女兒少夫的無限眷戀,她閉上了那雙滿含溫柔的眼睛,至死也未能再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廣陵,隻留下了那首哀婉動人的《悲愁曲》_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氈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失去愛人的軍須靡心痛如搗,整整輟朝三日,茶飯不思,不眠不休,困到打瞌睡的時候便和衣癱坐在椅子上。這幾日他把自己關在細君公主的漢宮中,久久凝望著愛人的畫像及詩稿,女兒少夫公主笑靨如花,尚不知阿母已經離世對自己這個隻有兩歲的小奶娃娃意味著什麼,但人小鬼大的她似是看出了父王的憂傷,所以,她步履蹣跚的來到父王麵前,親了親父王鬍子拉碴的臉,用和母親一樣嬌柔甜美的聲音喊道“父王,父王,不哭。”失魂落魄的軍須靡抱緊了小女兒,看著這張酷肖細君公主的稚嫩笑顏,軍須靡再次落淚,他既為自己這個年過不惑驟然失去愛侶的鰥夫落淚,也為這個可憐的小女兒再也得不到生母的垂憐而落淚。“細君,你好殘忍,滿滿占據了我的心卻又突然離開我,讓我獨自忍受這刻骨的思念與無邊的痛苦,幸而你給我留下了我們的女兒少夫,否則,從此以後這漫漫長夜,你讓我怎麼熬下去?想到這裡,軍須靡再次抱緊了女兒少夫公主,湊近了她那香香軟軟的小臉蛋兒,忍不住親了又親,淚水又忍不住似斷了線的珠串般流了下來。…王的職責不允許軍須靡悲痛太久,為了寄托對細君公主的哀思,軍須靡總是穿著細君為其親手縫製的衣服上下朝,那上麵刺繡著細君公主最喜歡的鳶尾花,美麗憂傷一如細君公主本人。嫩黃的花蕊兒、淡紫色的花瓣兒、淺綠色的葉子,精緻可愛、栩栩如生,一針一線飽含了細君公主對自己的綿綿情意。不知有多少次,細君公主嫋嫋婷婷地進入軍須靡的夢境中,一如既往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但每當軍須靡迫不及待的走近欲擁抱細君公主的時候,細君公主卻又一臉哀怨的躲開,隻是默默流著淚卻不曾留下隻言片語,醒來軍須靡隻能看見被自己淚水打濕的枕頭……看到一向精明強乾的昆彌形銷骨立、意誌消沉,臣子們紛紛咋舌,在慨歎自家昆彌癡情的同時,更多的是隱隱的憂慮,於是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請求昆彌再度與漢朝聯姻求娶佳人。

心繫細君的軍須靡不願在細君公主屍骨未寒之際便早早納新人入宮,他態度堅決的搖了搖頭。大臣們聯名請命“昆彌,我們這樣做不單是不忍看昆彌您一直傷心下去,而且也希望能夠與大漢朝繼續保持姻親關係。”“何況,縱使您不為自己和烏孫考慮,也該為您的女兒,我們烏孫唯一的王嗣少夫公主考慮一下啊!現如今我們烏孫的夫人之位空懸,您最為珍貴的少夫公主年幼喪母,倘若能夠求娶另外一位漢家公主,看在同出一脈的份上,應該也會善待少夫公主。”聽到這裡,這個剛強如鐵的漢子眼睛濡濕了,是啊!—縱使我不為自己和烏孫考慮,但是,總要為我們的女兒、年幼的少夫考慮。細君,你在天之靈不會怨怪我這麼快就迎娶新人入宮吧!”或許,大臣們說的是對的,大漢的公主個個像你這般美麗溫柔,惹人憐愛。或許,我能夠就此找到你的替身也未可知!”,想到這裡,軍須靡開口應允了大臣們的建議,為了表示誠意,軍須靡準備了厚禮作為聘禮,並且欽點自己的堂弟,除了自己之外整個烏孫王廷最尊貴的王子、左大將軍翁歸入漢求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