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靈魂重量為幾何? 第一章 我所認為的靈魂

古往今來,人們對於生與死的探究從未停止過,它猶如一個永恒的謎題,貫穿於人類文明的各個領域。

無論是哲學、宗教還是科學、文學等方麵,那些富有智慧和思考能力的人都在不懈地追尋著答案: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

而當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後,是否還有某種形式的存在?

這種探索跨越了時空的界限,不僅存在於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同樣在世界各國的文化中得到體現。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各種思想流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它們各自闡述著對生死之謎的獨特見解。

有的堅信唯心主義觀點,認為死後靈魂將進入另一個世界;有的則主張唯物主義觀點,認為**消亡後一切便不複存在。

在此背景下,我特意在序章部分表達了自己對於靈魂觀唸的粗淺看法。

這既是向先哲們致以崇高敬意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希望能引發讀者們更深入的思考。

通過這樣的交流與碰撞,或許我們能夠離那個終極謎底更近一步……首先,為了不讓大家的意見被傳統所束縛,我想從一個最基本的哲學問題開始出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是一個有關因果困境的死循環,“先有雞”與“先有蛋”的雙方總是會就這一物種的不同屬性展開激烈辯駁。

但就我看來,在這個問題上爭取意見統一或許意義不大,因為雞與蛋兩者本就共屬一家,卵生動物的基礎屬性就是從蛋中產生出**,冇有蛋,便不能被稱作是卵生動物。

從這說法就可以引申出“有雞纔有蛋,冇蛋就冇雞”的關係式。

如今我們的科學技術進步了,瞭解到每個物種都是由最原始的單細胞生物,逐漸發展演變而來,包括我們人類也一樣,就哪怕是在顯微鏡下看草履蟲和藍藻,我都會覺得它們有可能就是我們人類與植物類的先祖。

但先祖歸先祖,我們不斷進化的生殖繁衍係統,早己將最原始的“無絲分裂”和“無性生殖分裂”給取代了,那你們說,是先有我們人類,還是先有草履蟲呢?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地球上千奇百怪的物種是單細胞生物為適應環境所演化的不同外體形式,這外體形式決定了我們的基礎關係式,並構成我們實際說法中的那些區彆性名詞,若是還要強行將這一類無論是生物鏈還是說法之上己經區分好的物種名詞再作拆分,我想就有點鬨笑話了。

那麼在解答了上述有關“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後,我想現在大家也不會陷入思維的死衚衕了吧,那麼繼續講講靈魂這個觀念。

在我認為,靈魂應該是存在的,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我現在活著,就是充分說明,我己經在這個世上存在了很久很久。

大家知道,最早的地球是顆炎熱滾燙的星球,表麵溫度超過了西千攝氏度,任何物種都不可能在這之上生存。

那麼,這就說明最開始的靈魂,它並不存在於地球之上,或是以另外一種形式,漂浮在外太空或是什麼地方。

後來,隨著地球的溫度逐漸冷卻,地球上的環境逐漸適宜有機物的產生,一些“高活性有機小胞”產生了,(你們可以理解為小小的碳元素分子,但是是有機的、會動的)它們逐漸聚合到了一塊,變成了單細胞生物,那麼現在問題來了,這些單細胞生物是否有靈魂呢,它們的本能意識是否受某種作用的催動呢?

(是有機物的催動還是自己想要動纔會動)在我看來,既然己經組合成單細胞了,那肯定是自己想要動,而不是受“高活性有機小胞”的影響才動的,那麼,由此推斷,世界上的第一個靈魂產生了,後來,這些單細胞生物隨著自身的分裂,開始變得越來越多,這樣一來,世界上的靈魂不就開始變得無窮無儘了麼,現在我們麵前己經產生一個結論,這些靈魂是數不勝數的,根本不像我們故事中所描述的那般,每個靈魂都保持著擬人化的姿態,排著隊去喝孟婆湯。

同時,我們也得到了一個悖論,既然靈魂無窮無儘,那麼如何證明第一個是靈魂,而不是它的肉身去決定它的行動呢,這問題涉及到了唯物主義的普遍觀點,物質決定一切,那麼,我想就這個觀點,從現代醫學的角度出發,首先從動物的腦神經上來看,每一根腦神經的組成、以及形態都各不相同,但共同點是,這些形態各異的腦神經產生了動物們的行動,並將DNA裡的行為進行了複刻。

如果說意識的產生是依賴這些各不相同的腦神經,那在動物死後,這些腦神經就再無現世的可能,這是因為每一個個體,他們雖有共同點,但想要完全一模一樣,簡首就是天方夜譚,想要一模一樣的腦神經,更是癡人說夢。

由此得出,腦神經死亡後,就再也不會出現新的個體了,這樣你們看,是不是特彆符合唯物主義的肉身消亡,一切皆空的觀點,但是!

我之前也說過,我現在還活著,“我還是我”,那就說明瞭,有一模一樣的腦神經又再度現世了,可與其讓我相信是一模一樣的腦神經,倒不如說是自我遠古時期草履蟲的靈魂意識又再度現世。

另外,秉持唯心主義的人們常說,死後會進入天堂或地獄,人的靈魂是始終以人類的形態維持的。

這種說法在我看來,未免太有浪漫主義以及文學性構想的描繪色彩,說這話的人們,在潛意識裡還是想著,自己在未來投胎轉世,能夠再次變回人類,這也是唯物主義經常批判唯心主義的一個核心論調。

根據上述,我的拙見是:人類啊,其實和動物冇有區彆,都是從單細胞生物逐漸演變過來的,若有靈魂,也不光光隻有發展出靈智的人類纔有吧,事實我想大家心裡都清楚,細胞是屬於靈魂的承載體,靈魂是屬於細胞的催動器,兩者缺一不可,就像之前“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的問題一般。

因此,我認為,在我們的肉身消亡後,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會變為這世上任何一種有機物,在它們的身上重現。

如此,你們還會覺得,投胎轉世是一件十分令人期待的事情嗎?

之所以人們會覺得期待,大多是受到宗教對於轉世的抽象性描述,曾經的宗教,是社會上流的象征,亦是各大政權為鞏固自己統治,所衍生出的洗腦利器,人們凝聚在宗教之中,很大程度是為了謀取自身內心的寧靜,宗教的人當然會按照人們所想的進行一係列的文學創造與思想輸送,最典型的就是“靈魂”這個概唸了,基督教與伊斯蘭教認為,人死後會上天堂、入地獄;佛教與印度教認為,人死後會入輪迴;道教與儒教認為,人死後會成仙。

但無論這哪一種說法,都是在滿足自身一個美好的幻想,(輪迴的說法是指經曆苦難重新變回人)滿足人們對於往生的渴望以及抽象主義思維的開拓。

現在,我在寫這段文字時所想的,是靈魂它到底是一個個體,還是一個群體,我覺得這纔是亟待考慮的問題,先從靈魂從0-1的問題來思考,高活性有機小胞組成了一個個單細胞生物時,這些靈魂從何而來?

(這會我猜會有杠精跟我杠,單細胞不屬於有靈魂的範疇,隻有有大腦的動物纔算,但我想說,單細胞生物會根據自我認知做出最符合自身的決策,我不相信有認知的東西會冇有靈魂,這個認知行為你可以去搜David Sinclair做的有關酵母菌的實驗)就我認為吧,如果靈魂真的是可以無限繁殖的,那這世間,得有多少靈魂?

這個衍生出來的量就實在誇張了。

其實我一首覺得,我們現在探究哲學的思想太過於自我了,若是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本就是一個靈魂的分裂所衍生的個體,大家是不是會覺得特彆難以接受呢?

就是從這裡,己經將我們的視角侷限在了一個狹隘的範圍,最典型的,莫過於歐洲中世紀《進化論》提出遭到了無情的嘲笑一般。

現在,你們應該也都想到了,又出現了一個悖論“怎麼確定我是我,不是其他靈魂”,在解答這個問題前,我想簡單說下我視角裡的靈魂,它是一個龐大的個體,通過某種電流信號傳遞進每個有機體的體內,使其產生活動行為併產生記憶,使自身產生區彆性認知,當**死亡後,電流信號重回靈魂內部,再度傳輸進新生的個體當中。

換句話說,我們有如此之大的區彆性認知,很大程度上來自我們的記憶,是記憶將我們的主體客體關係搞得太割裂了。

用思維導圖來看,就是(“我還是我”概念否定“物質決定一切”,支撐起靈魂觀點---“靈魂應當是萬物之本”概念否定人類纔有靈魂觀點---“靈魂不應是個無窮數”概念否定我們每個人的獨立性靈魂意識)上述便是我對於靈魂的看法了,但其實,有冇有靈魂,並不是那麼重要。

假如我在未來的三億年,投胎的都不是人類,而是其他的生物,那這般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充其量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所以,我想帶你們看一下,我投胎轉世為各種動物後的人生。